欢迎光临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南华大学主页
 首页 |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理论学习宣传 |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教学与教研教改 | 科研与学科 | 研究生工作 | 院内下载 
站内搜索:
 
  热门文章
 
  理论学习宣传    
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的终极价值
2017-06-21 15:13 肖宗志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现今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但又不能相互代替。其中,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上述发展理念所追求的目标和落脚点,是中国发展的终极价值。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民。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也会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共享发展的客体是人民共享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成果。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都“利为民所谋”,都在为中华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新中国建立前,主要解决“站起来”的问题,1949年后主要解决的是“强起来”、“富起来”的问题。无论是“站起来”,还是“强起来”、“富起来”,都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内在地所共同享有的。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几代领导人一再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们所共享,让人民不断有获得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无论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连续不断的环节。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梦主体的人民也自然享有中国梦的实现成果,中国梦的根本归宿就在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更清楚,“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就全体人民”。

共享汇聚着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获得的是仅仅是劳动力的价值,创造的财富被少数人无偿地占有。工人阶级的辛勤劳动永远改变不了他们在经济上的贫困状态,永远改变不了他们在政治上受剥削、不平等的状态。因此,工人阶级的劳动仅仅成为一种维持生存的被迫性活动。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劳动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成果由人民所创造,并为绝大多数人所共有,而不是不劳而获的少数人。自己劳动自己享受,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焕发出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得以大大迸发,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源泉。

    共享是被中国历史和现实检验了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是一个有几十名党员的秘密小党,不为世人知晓。但在革命的实践中,代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积极为人民谋利益,规定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成功。而相反,国民党在1928-1949年间,内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优势,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却最终彻底覆灭。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政权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服务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和快速地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所以,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享有利益,就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支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崇德楼4-5楼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21001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