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慧玲
2018年5月
坚定价值观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形成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民族团结的民族性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世代传承与发展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对自身的价值观一直具有高度的自觉与自信。
一、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信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基本制度和体制,成功的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形成了与这些基本制度和体制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强大的道义力量,给了我们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自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的“家国情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体现了新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为中国梦勾画出国家形象方面的宏伟蓝图。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也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梦构想了国家治理方面高度现代化的美好画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为每一个公民的心身发展提供了价值目标样榜,为民众的精神追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梦个人精神生活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及其在中华民族实现自己梦想的奋斗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们奋进前行,要求我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分析各种错误人生价值观的实质,增强抵御错误价值观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
二、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定力、严于律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要加强修德立身、明辨正心,在日常生活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我是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以,更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还要在教学工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大学生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做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第二,要努力培养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第三,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要尽力做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要培养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好品德,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第四,要努力培养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要有为事业奋斗的志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