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伦理学研究》执行主编、博士生导师王泽应教授应邀莅临我校作了题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伟大意义”的理论宣讲报告。报告会在我校红湘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旭娟主持宣讲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泽应教授首先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随后,他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刻阐释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明确提出了当代青年学生弘扬与践行五四精神的具体路径。

王泽应指出,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来说,它波及中国思想文化选择、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伦理道德教育等多个领域,尤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以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从而为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航向与航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王泽应认为,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爱国精神、进步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这四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爱国的精神;都在发挥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五四精神历久弥新,已经深深地内化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在讲述新时代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时,王泽应指出,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要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个人追求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要遵循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齐心协力干事创业;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科学技术创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报告会上,王泽应教授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精彩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大学生怎么学习和践行五四精神”、“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学业和择业上的焦虑,提高幸福感”等问题,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何旭娟在报告会总结讲话时指出,南华学子要传承好时代的接力棒,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承担起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锤炼自身本领,真正做到“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青春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各二级学院部分师生代表800余人聆听了宣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