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今天是:
研究生工作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生工作 -> 成果展示 -> 正文

爱心支教,传递梦想——伍婵、孔云、高卓亚支教访谈录

作者:文/图:吴金煌、孟凡洋、蒲静、龙冠、刘翠峰  发布日期:2021-01-06  来源:  点击量:



20208月的一天,天微微亮,正是常人睡得正酣之时,却有两人已经背上行囊,在去往湖南省娄底市古塘乡中心学校的路上。这两人正是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孔云、高卓亚,他们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参与教育扶贫工作,报名参加了南华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在校研究生中,共有3位支教生,除了前面的两位同学外,还有研三的伍婵同学。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想要去艰苦的山区支教?他们又如何克服支教当中的种种困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对3位支教生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访谈实录。

 

篇章一:榜样的力量

初心不改,用爱导航——2018级研究生伍婵

 

支教的初衷和动力

初衷是想锻炼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一是因为我们学院有鼓励农村支教的传统。我了解到上一届师姐和师哥们对支教的感受,也激发了自己想要去支教的想法。后来,实践证明,支教促进了我的成长。二是受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影响。因为我一直想当老师,老师这个职业在我心目中很神圣,其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通过支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支教生活

20198月,在去支教之前,我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想象中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未知的挑战。可能在偏僻山区教学,生活环境会很简陋;学生可能不太好相处,学习基础可能较差。但是在支教的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要好很多。一是教学设备、生活环境比预计的好很多,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备配套齐全。二是山区学生很淳朴热情,对我这个新老师不会感到尴尬和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很踏实用功。总之,之前对支教生活的担忧都源于对农村支教的不了解,只有真正参与进来才能感受到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支教的感悟

支教让我切身感受到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匮乏,学校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而且贫困乡镇中也存在很多教学问题。而支教学校的孩子们不仅是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比较调皮,他们更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我想要告诉未来想参与支教的志愿者,支教的环境跟城市相比会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放平心态,慢慢也会适应,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的过程。此外,你还能感受到那些孩子的纯真与可爱,只有你付出真心他们也会感受到并用真心回馈。

 

篇章二:爱心接力棒

(一)传播希望,播种未来——2019级研究生孔云

 

支教的初衷

在边远的山区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有梦想在奋斗,相比较城市的孩子会显得更害羞些。从大学的时候我就想去支教,支教的原因是想给偏远地区地方的孩子带去关怀与希望。我之前看过江觉迟的《酥油》关于支教生活记录的书,上面有很多故事深深的感动着我,我也想要见见那群可爱的孩子。

 

支教的工作

工作的话首先最主要就是教学活动,我负责科目是初三道德与法治、初二文,初一音乐3个班的课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基本的工作。其次家访,家里近的孩子家访会比较容易些,对于一些家里比较远的,我们甚至要翻几座山才能到。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都是爷爷奶奶在家,沟通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好在家长都很配合,我们也是比较欣慰的

 

支教的困难

支教生活中肯定会有困难,但是对于我来说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孩子们接受我。我记得的时候,那群调皮的孩子觉得我也像个学生,上课会跟我唱反调。我最初以为原因应该是我对他们不够严厉,可当我对他们严厉一些也不管用,最后我发现孩子们也是很可爱的,当我耐心和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孩子们也能感觉到对他们的关心,上课也变得很认真了,现在我和他们相处也非常融洽,亦师亦友。

 

支教的感动

感动的事情太多了,我这个人特别容易感动,但是让我觉得最感动的事就是教师节那天学生折了个纸飞机,当我下课的时候放在我面前说:老师这是给你的私人飞机,希望有一天老师能够带我们飞出大山,他们一个个特别认真的看着我当时的我,瞬间泪目,也正是这个举动让我更加坚定了支教的想法。

 

 

支教的素质

首先,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要能够解决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次,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爱心。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孩子的父母有的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一个个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支教,孩子们的举止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那么小,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往往比我们懂得的多,在他们身上,读到了很多很多。

 

支教的感受

我是带着传道授业的心去的,本来我觉得我支教是为了付出,是我能给什么,而不是我能得到什么。可是现在却是我在收获,他们让我成长,让我从学生的身份变成了老师,也正是因为一句句老师让我懂得什么叫责任。与那些孩子在一起你会感到那么温暖与快乐,他们会在下课时偷偷在你手里面的放一颗糖。那些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他们有的热爱画画,音乐,喜欢星空和大海。有的孩子希望以后当一位老师,教书育人,有的孩子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在他们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也想要尽我的所能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想要为他们种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二)传递爱与希望的梯子——2019级研究生高卓亚

 

支教的初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第一届支教团的学姐知道了古塘乡,从学姐的描述里了解到古塘乡的偏远,以及古塘学生想要走出大山的强烈愿望。也是受到学姐的感染,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想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切实地帮助他们,给那里的孩子们埋下希望的种子,留下走出大山的梯子。

支教期间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一些为孩子们好的行为不被孩子们理解。因为我是一个责任心很重的人,认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做好,所以当我看到个别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行为不端的学生,无论是不是自己班的,我都会对他进行批评指正,和他交流这样做对他自己造成的影响。这样的行为经常被学生当成“多管闲事”。我觉得这种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之前对自己的言行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人矫正。我认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好习惯带来的好处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见效的。只要他们在今后,在走入社会之后,某一个时刻突然想到有这么一个老师,并对他的话有所感触,我觉得这就是值得的。

 

支教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无外乎就是认识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学生,每次看到他们的笑脸,都会感染我,我想今后的生活中,这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会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支教期间印象最深的事情

有一次因为食堂后勤工作的原因,米饭没有准备充足,导致我和我们班的学生到食堂之后没有饭吃,食堂后勤的老师给每人煮了面,学生们排队盛面的时候,我正在和后勤老师沟通,突然有个学生喊道,“我们高老师也还没吃呢!”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特别的暖,感觉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篇章三:人物简介

 

 

支教人物:伍婵

所在学院: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伦理学

所获荣誉:20199--20207月优秀支教队员;

2018年第十二届楚岳节三等奖;

研一二等奖学金,研二一等奖学金;

《抗击疫情要坚守公共健康伦理》发表于2020年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支教人物:孔云

所在学院: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所获荣誉:南华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各一次;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征文二等奖;

南华大学第十四届楚岳节优秀论文一等奖。

 

 

 

支教人物:高卓亚

所在学院: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所获荣誉:南华大学第十四届楚岳节优秀论文二等奖;

南华大学第十四届楚岳节优秀论文三等奖;

南华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从道德合理到生态正当:传统伦理范式的现代转型》发表于2020年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崇德楼4-5楼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21001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